侨批(入选《世界记忆名录》)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侨批,在闽方言中有“信”的含义 ,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,是一种信、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。侨批主要分布在广东潮汕、江门五邑、梅州及福建厦漳泉和福州等地,构成侨批档案的约17万份侨批中,来自广东三大侨乡的达到16万件,包括潮汕侨批10万余件、五邑侨批4万余件、梅州侨批1万多件,福建侨批约1万件。
中国侨批存量最多的是广东和福建两省,列入《世界记忆名录》的超过16万件。其中,广东侨批银信约15万件,主要分布在潮汕、五邑和梅州客家地区,潮汕侨批数量约12万件 。侨批通行的地域有闽、粤、琼,其中虽以闽南、潮汕居多,但也包括一些客家、粤语方言区等非闽方言区域。
2013年,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《世界记忆名录》为广东首项世界记忆遗产 。截至2020年5月,汕头全市已收录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《世界记忆名录》的侨批档案11.5万件,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数据成果 。
侨批产生于民间,流转于民间,收藏于民间。侨批是反映侨乡历史最完整且保存数量最多的民间文化遗存,是研究近代华侨史的珍贵档案,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。
在福建方言、潮州话和梅县客家话中“信”为“批”,福州一带的方言也是这样指称的,俗称“番批”、“银信”。 因其具有“近代中国国际移民的集体记忆”的重要价值,在同类国际移民文献中,极其珍贵,具有原生态的价值。
想要了解更多“侨批(入选《世界记忆名录》)”的信息,请点击:侨批(入选《世界记忆名录》)百科